行測備考:命題規律及特點分析
1.目標、功能和特性界定明確,旨在選拔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是對一個人的行政管理潛在能力的考試。它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題目預測考生在公共管理職業領域里的多種職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事實上,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就是為了考查考生從事公共服務工作的一般性實力和潛能。這里所說的“實力”雖然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實際行政能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潛力”就是基于這種“實力”的考試結果所反映出的對未來工作勝任度的一種推斷性預示,而這正是潛能的實質。事實上,它的主旨就是發現和選拔那些從事公共服務工作的人才,以充實、更新和優化職業隊伍。
2.考試客觀化、標準化,使考生有一個較為公平的平臺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全部為客觀性試題,事實上,即使要測查考生的主觀態度,也都采用客觀化、標準化的試題。考試一律設計為考卷與答卷(即計算機機讀的答題卡)分開;考卷上的考題形式全部設計為一個問題與四個選項,多數題目為單項選擇題,在常識測驗中有時有不定項選擇題或多項選擇題出現。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從試卷設計到評出成績都是客觀化和標準化的,沒有直接的主觀試題,這就極大地提高了考試的嚴謹性和可信度,不僅使考試內容都依托于同樣的難度而使所有考生都獲得一個同等、公平的基礎,而且閱卷與考試結果同計算機結合,避免了各種人為因素的影響,確保了考試的客觀性、規范性和科學性,并使這種考試在選拔人才方面具有了很高的公信度和權威性。
3.考試形式靈活,題型多樣化,既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又不拘一格,難度逐漸提升
從表現形式上看,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有文字、圖形、數字和表格四種基本形式。但從具體題型種類上來看,主要有語法測驗、修辭測驗、邏輯測驗、詞語測驗、句子測驗、段落測驗、篇章測驗、數字推理、數學運算、圖形推理、演繹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事件排序、常識判斷、文字資料分析、表格資料分析、圖形資料分析等。
4.內容結構趨于穩定,考試發展成熟化、穩定化、科學化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在內容構成上,大體上分為五個部分,即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以及常識判斷(部分地方常識判斷不在行測科目中考查),在近幾年的考試中已經十分穩定,只是在部分題型或者題量上有所變化。這說明,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這門考試科目經過命題專家和學者的不斷論證分析與優化,正逐步走向成熟、穩定,這對于考生來說無疑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