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對于發展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
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于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于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于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根據時代的變化,更新發展的觀念,豐富發展的內容,加深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好地體現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才能用新的觀念、新的機制和新的辦法來謀劃和促進發展。黨的十六大指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積極發展先進生產力和推進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快推進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的發展,才能體現黨的先進性。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的歸宿,強調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促進城鄉、區域、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都鮮明地體現了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因此,只有認真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我們黨才能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順利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前提條件
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就提出要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問題。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系》,著眼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出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理論觀點,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國情況的發展道路。黨的八大在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的基礎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強調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這些重大判斷和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對發展的實踐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后來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的發展走了彎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刻總結了過去20多年的經驗教訓,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由“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鄧小平同志和我們黨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提出并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并制定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一次飛躍,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明確提出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處理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等重大戰略,進一步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按照黨的十六大精神,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特別是抗擊非典的重要啟示,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把堅持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一起來,并強調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這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不會走彎路,才能夠按照客觀規律,在正確的軌道上順利地向前推進。
常識學習不同于邏輯、數量、資料分析等題,考生有時候需要“死記硬背”,當然,最重要的是尋找技巧,發現規律。
三、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解決好發展問題的根本途徑
堅持科學發展觀,其根本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重要戰略思想。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改革開放25年來,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我們之所以經得起國際國內各種風浪的考驗,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之所以不斷提高,歸根到底是由于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很大進步,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本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際情況來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間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們有可能利用有利的時機和條件加快發展。從國內情況來看,實現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也很多。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和切實用好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這里的關鍵再于,發展必須有新思路,必須把握和運用現代化建設規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辯證地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聯系的各方面重大關系,發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開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緊緊抓住和充分用好戰略機遇期,順利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否則,現代化建設就難以順利推進,甚至會走彎路。因此,我們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的高度,來深刻認識和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四、科學發展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指針
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的經濟快速增長的周期中,2003年盡管有非典的影響,但在以城市住房、汽車、通訊、教育為主的消費熱潮的推動下,GDP的增長速度仍然達到了較高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更要防止出現新的“經濟過熱”,防止各種發展不協調引起的社會問題的進一步加劇。因為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經濟增長的要素結構發生變化,而且使經濟增長的因素變得更加復雜。今后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不僅涉及經濟運行本身資源合理配置和收益――成本核算,還涉及全社會的資源合理配置以及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所要付出的代價。在城市化、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健康醫療、扶貧救弱、科教興國、反腐敗等各方面,我們都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能否在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解決好統籌兼顧、全面發展的問題,直接關系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新發展觀的提出,代表了我國發展觀的進一步完善、成熟和深化。從這種意義上說,新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性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