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1――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
1. 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修建于( )。
A.春秋時期 B.西周時期 C.戰國時期 D.西漢時期
2. 唐玄宗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 )。
A.文景之治 B.開元盛世 C.開皇之治 D.貞觀之治
3. 我國古代文化燦爛輝煌,各個時代都有獨特的文學藝術成就,古典小說創作高峰出現在( )。
A.漢代 B.唐代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4. 清朝初期,康熙帝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戰勝了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 )。
A.沙俄侵略者 1 B.荷蘭侵略者C.法國侵略者 D.英國侵略者
5. 1878年收復新疆的清軍將領是( )。
A.鄧世昌 B.林則徐 C.左宗棠 D.李宗仁
6. 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c.抵制外國經濟勢力 D.維護清朝統治
7. 1945年抗戰勝利后,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揭露蔣介石的內戰陰謀,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進行了( )。
A.三大戰役 B.重慶談判C.渡江戰役 D.政治協商會議
8. “一國兩制”構想的第一次成功實踐是( )。
A.香港回歸祖國 B.澳門回歸祖國C.臺灣問題的解決 D.西藏和平解放
9. 西藏解放五十多年來,國家向西藏自治區撥付的財政補貼和基本建設費已達200億元人民幣,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億元。黨和政府之所以重視和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是為了( )。
A.加強各民族團結 B.實現國內各民族平等C.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D.貫徹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
10.每年的7月4日,美國人民都會載歌載舞,歡度國慶。下列文件中與美國國慶日有直接關系的是(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1787年憲法》
11.“蘋果落地”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卻引發了一位科學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一項科學發現的問世。這位科學家和這項科學發現是( )。
A.愛迪生――電燈泡 B.愛因斯坦――相對論C.牛頓――萬有引力 D.達爾文――生物進化論
12.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是( )。
A.《權利法案》制定C.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B.三級會議召開D.《人權宣言》發表
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回答13―14題。
13.圖3 中的②表示( )。
A.地幔 B.地殼 C.地核 D.軟流層
14.外力作用主要集中于( )。
A.①頂部 B.②的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頂部 D.③外部
15.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的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大量遷入內地,這種產業遷移( )。
A.是因為內地服務業發達B.是因為香港地價和工資水平較低C.促進了遷人地的城市化進程D.可能對遷入地的環境造成污染
16.黃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銳,關鍵問題在于( )。
A.植被破壞 B.人口過度增長 C.貧困 D.環境惡化
17.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包括( )。
A.毀林開荒 B.營造宮殿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土壤貧瘠
18.幾個人正描述假想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情景。其中可能發生的是( )。
A.在阿拉伯半島上,我乘雪橇逛街B.在日本旅店安排我們在屋頂上睡覺C.在法國我看到每天午后電閃雷鳴,大雨傾盆D.我去烏蘭巴托的火車上看到了大草原
19.關于秦嶺一淮河一線的分布描述錯誤的是( )。
A.與800mm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B.是種植業與畜牧業分布的界線C.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界線D.與1月份零度等溫線一致
讀歐洲西部圖,回答20一22題。
20.下列關于歐洲河流的特點與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河網較密,是因為陸地面積小B.水量充沛,是因為降水量較多c.無長河,是因為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的限制D.航運便利,是因為平原面積廣,河流之間多運河
21.下列地貌的形成與冰川無關的是( )。
A.歐洲平原上低緩的波狀丘陵B.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的峽灣C.阿爾卑斯山地兩側的湖泊D.阿爾卑斯山脈峰巒挺拔,峰頂終年積雪
22.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業有點特殊,游客在這里過夜的人數占總旅游人數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離去,其原因是( )。
A.商業服務多在夜晚 B.森林晚會吸引了游客C.游客觀看這里的極夜現象 D.到這里參加圣誕節活動
23.法國工農業產品在世界上的地位:汽車工業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四位,飛機制造僅次于美、英居世界第三位,煉鋁居西歐首位,鋼鐵居西歐前列,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甜菜制糖居西歐前列,糧食產量居西歐第二位,農產品出口值居世界第三位,時裝、化妝品等奢侈品的生產聞名世界。關于法國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法國工業十分發達,農產品長期依靠進口B.法國農業發達,工業產品依靠進口C.法國是工農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D.法國以工業為主,農業不占主要地位
美國經濟學家曼昆在《比較優勢的應用》一文中談到:喬丹應該自已修剪草坪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即使他靈活的身體可以比別人修得更快更好也不經濟,因為他在籃球場上同樣的時間可以獲得更好的經濟報酬。
據此回答24―25題。
24.上述材料說明( )。
A.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都是商品B.等價交換原則是商品經濟的基本原則C.商品生產必須注重提高資源的利用率D.明星應該把自己的經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25.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商品生產必須發揮比較優勢,努力提高經濟效益B.要面向市場調整經濟結構,生產供不應求的商品C.只要把握價值規律,就能在商品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D.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就能獲得最大的效益
26.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狀況總體是好的,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是當代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也應當看到,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材料體現了( )。
A.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B.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C.堅持用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D.我們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善于抓重點
27.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有時代特色,貼近未成年人,這樣才能夠打動未成年人的心。上述要求體現了( )。
A.聯系的普遍性 B.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C.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 D.矛盾的特殊性
國體與政體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回答28~29題。
28.孟德斯鳩認為:國家的形式取決于領土的大小,大的國家應該是共和政體,中等國家應該是君主政體,幅員廣大的國家應該是專制政體。這種觀點的根本錯誤在于( )。
A.夸大了國體與政體的關系 B.忽視了影響政體的各種因素C.否定了國體決定政體 D.沒有看到政體的獨立性
29.“沒有適當形式的政權機關,就不能代表國家。”這句話說明( )。
①政體對國體總是起著推動、鞏固的作用 ,②國體和政體是不可分割的③在一個國家里,任何階級都會重視政權建設 t④適當健全的政體對維護和鞏固統治階級的地位十分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2009年7月21日,國務院法制辦向社會公布《個體工商戶條例(征求意見稿)》,按照該征求意見稿,無固定經營場所的攤販,也可以申請登記為個體工商戶。這樣做( )。
①有利于壯大公有制經濟 ②有利于發展個體經濟③有利于緩解地方就業壓力 ④有利于搞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1.當下,我國很多地方攤販經營非常活躍,但存在經營不規范現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經營場所的方式給小販提供經營空間,加強市場管理,規范攤販的經營行為。促進這類個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 )
①實現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則 ②擴大政府調控范圍③解決低收人群體的就業 ④方便群眾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云南“躲貓貓”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在網友的質疑聲中,云南省有關部門邀請網民及社會人士組建“網民調查委員會”全程參與“躲貓貓”事件的調查。此事說明( )。
A.公民的監督權利是其基本的政治權利B.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是建立健全行政監督體系C.媒體監督透明度高、影響廣,在監督活動中發揮著獨特作用D.媒體監督有利于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
33.2009年8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強調,新疆要緊緊抓住機遇,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團結穩定。新疆要“抓團結穩定”的政治原因是( )。
①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②堅持民族團結穩定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基礎③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④只有保持社會穩定,才能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4.2009年4月以來,從墨西哥蔓延開來的流感,最初被診斷為豬流感。后經研究發現,這種流感病毒實際包含豬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將這種新型流感改稱為甲型H1N1流感。對H1N1病毒的確診過程體現了( )。
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③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 ④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5.2009年7月27―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開幕式上引用中國先哲孟子的話“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這句話體現的哲理是( )。
A.主觀要符合客觀B.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C.要樹立全局觀念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二、非選擇題:36―41小題,共8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
3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林則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意思是弛緩)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1)英國為什么要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的輸入有什么嚴重危害?
(2)道光帝為什么接受林則徐的主張?做出了什么決定?
(3)林則徐是怎樣領導禁煙運動的?
3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以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太平天國通過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1)《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三點?
(2)根據材料指出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則及平均分配產品的原則。
(3)《天朝田畝制度》的性質是什么?意義何在?
(4)《天朝田畝制度》沒有真正實行的主客觀方面原因是什么?
38.讀圖中的甲圖“地球公轉示意圖”和乙圖“極地投影圖”,回答問題:(14分)
(1)甲圖中的A、B、C、D四點中最接近公轉軌道近日點的是 ,此時,地球公轉速度較 ,我國正值一年中的 季。
(2)當地球由A向B公轉的過程中,北半球各地 (多項選擇填空)。
A.白晝漸長,黑夜漸短 B.極夜范圍逐漸擴大C.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 D.氣壓帶、風帶逐漸北移
(3)乙圖是公轉位置中 點的極地投影圖。有關此日地理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選擇填空)。
A.太陽人射光線與地軸垂直 B.晨昏線與極圈相切C.晨昏線與地軸重合 D.北回歸線上晝夜等長
(4)當地球公轉速度最慢時,下列城市中白晝最長的是 (選擇填空)
A.廣州 B.上海 ‘ C.北京 D.哈爾濱
39.讀長江三角洲部分地區圖和下表,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圖示區域位于我國 經濟地帶,其自然區屬于 。
(2)工業化加速了城市化,從人口和產業角度分析工業化對城市化的推動作用:
(3)太湖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簡述該地發展農業生產的區位優勢。
(4)長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能源緊張的問題,簡述國家為解決該地區的能源緊張采取了哪些措施。
4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問題,如南北差距繼續擴大、世界人口劇增、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等。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對世界環境和發展中國家的關鍵問題進行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和基本綱領,并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材料二 就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論斷:恩格斯說:“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馬克思說:“我們這個世界面臨的兩大變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聯系材料一、二,運用所學的哲學知識,說明應該如何理解和處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
4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有這樣一位大學畢業生,上學期間并不是學新聞專業,卻被某報社聘用。當談及成功原因時說:“從大二起,我就在這家報社實習。要想成功就業,只有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課堂之外的各種經驗,比如假期實習、社會實踐、兼職工作等。”
還有一位大學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如今所創辦的公司已小有成績。他認為:創業要找到與自己專長吻合、能發揮特長的項目。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有人做,如果沒有創新,賺錢就很困難。
也有這樣的大學生,充滿理想,但滿腦子都是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大城市,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條件較差的小城鎮或鄉村。其結果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難實現就業。
上述材料說明,在大學生就業、創業過程中,不乏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請你從中總結出主要哲學方法論的道理。
【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 C[解析]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即戰國末年,故選C.
2. B[解析]文景之治發生在西漢,開皇之治發生在隋朝,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開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號,故選B.
3. D[解析]各個朝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漢代以民歌為主,唐代以詩歌為主,宋元時期以宋詞元曲為主,明清時期以古典小說為主,故選D.
4. A [解析]清朝初期,北方的沙俄入侵我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康熙帝兩次發起雅克薩之戰,故選A.
5. C[解析]1878年于邊疆危機時期收復新疆的將領是左宗棠,故選C.
6. D[解析]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派發起洋務運動旨在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故選D.
7. B[解析]三大戰役在1948―1949年,重慶會談在1945年,渡江戰役在1949年4月,政治協商會議在1946年1月和1949年9月,依題意選B.
8. A [解析]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一國兩制”構想,并在香港回歸問題上最先得到實踐,故選A. .
9. C [解析]可以看出黨和政府是為了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故選C.
10.B [解析]《權利法案》頒布于1689年的英國,《獨立宣言》頒布于1776年獨立戰爭期間的美國,《人權宣言》頒布于1789年的法國,《1787年憲法》頒布于1787年建國后的美國,故選B.
11.C[解析]“蘋果落地”現象最早由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研究并最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故選C.
12.c [解析]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成為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因此選C.
13.A[解析]如圖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由里到外:③軟流層,②地幔,①地殼。
14.A[解析]外力主要在地表,即地殼。
15.C [解析]香港企業在內地建廠投資,解決了部分就業問題,所以促進了遷入地的城市化。
16.B[解析]資源有限,人口眾多導致環境承載力下降,人地矛盾尖銳。
17.C [解析]A屬于人為原因。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應為降水集中、多暴雨。
18.D[解析]A阿拉伯半島為熱帶,沒有雪;B日本屬于海洋性氣候,多雨,不適宜在屋頂睡覺;c法國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此情案描述的應是熱帶地區。只有D項可能發生。
19.B[解析]牢記秦嶺一淮河一線是800mm等降水量、濕潤區和半濕潤區、1月度零度等溫線的界線。
20.A[解析]A不對,歐洲陸地面積適中,并不小,且河網較密與陸地面積大小并無直接因果關系。
21.D[解析]山脈頂峰積雪是因為海拔越高溫度越低而形成的,與冰川無關。
22.C[解析]瑞典緯度高,游客可以看到極夜。
23.C [解析]由材料中法國的汽車工業、飛機制造業、煉鋁、鋼鐵業等地位推出其工業發達;從其農產品的產量排位可知其農業方面也是發達的。
24.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在特定時間特定勞動的生產率的問題。
25.A[解析]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發揮比較優勢,要注重經濟效益。
26.A [解析]從題中可以看出當代未成年人主流是好的,支流是“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 . 27.D[解析]有時代特色,貼近未成年人等字眼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
28.C [解析]題中觀點認為國家的形式取決于領土的大小,根本錯誤在于否定了國體決定政體。
29.B[解析]政體對國體總是起著推動、鞏固的作用的表述是錯誤的。
30.B[解析]根據題意可以排除①。
31.A [解析]規范攤販經營主要是有利于實現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則,有利于低收入群體的就業。
32.C[解析]“網民調查委員會”全程參與“躲貓貓”事件的調查體現的是媒體監督的特點。
33.B[解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政治基礎是民族平等,②項錯誤,故排除。
34.C[解析]對H1N1病毒的確診過程是認識不斷前進的過程,考查的是人類的認識的特點。
35.D[解析]用之和不用的結果截然不同,體現的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二、非選擇題 .
36.(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是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鴉片的輸入嚴重危害了清朝統治,從中國掠走大量白銀。
(2)道光帝為了維護清朝統治接受了林則徐的主張。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3)①林則徐到達廣州后,迅速整頓海防、緝拿煙販、收繳鴉片。②下令將繳獲的英美走私販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取得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
37.(1)①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②平均分配產品: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③建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2)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平均分配產品的原則:“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
(3)《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它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4)主觀原因是平均分配土地與生產、生活資料統歸圣庫的規定都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客觀原因是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實施分田方案。
38.(1)D 快 冬 (2)AD (3)B B (4)D
[解析](1)根據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和地球的傾斜方向,可判定D點處于冬至點,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附近,此時地球的公轉速度較快,此時正值我國的冬季。
(2)當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由A向B運動時,即由春分點向夏至點運動,北半球開始由晝夜等長逐漸變化為晝漸長夜漸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極晝的范圍也越來越大;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北回歸線方向移動,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正確答案為A、D.(3)從地球逆時針的自轉方向、極圈與晨昏線相切且極圈內為極晝現象,判定為B點(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陽光照圖。
(4)當地球公轉速度最慢時,位于遠日點,大約為每年的7月初,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點白晝越長。正確答案為D.
39.(1)東部沿海 東部季風區(2)工業化使得城市人口(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工業化使得第一產業比重下降(3)自然條件: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會經濟條件:歷史悠久、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交通便利等。
(4)建設核電站、西電東送、西氣東輸。
[解析]本題考查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相關知識點。
40.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人類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規律的制約。人能夠認識自然界的規律,并以這種認識為指導改造自然界來滿足人類的需要。
②人類認識活動對自然界產生直接與間接、積極與消極的多方面影響,人們在改造自然的同時應更加注重保護自然,以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③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只有合理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決人與自然界的矛盾。
41.①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在實踐中鍛煉成才。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問接經驗),又要參加社會實踐(直接經驗),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為順利實現就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累實習經驗,都說明了這一道理。
②從社會和個人的實際出發,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③堅持發展的觀點,勇于創新。創業中要找到既符合自己特長、又有市場需要的項目,才能實現創業。
④要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就業中如果只考慮自己的理想,不考慮社會需要,好高騖遠,實現就業就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