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了兩次公務員考試,第一次是2011年的國考,報的是安徽省某縣的國稅局這一職位,招4人,面試比例1:3,行測53.5,申論49.5,總分103,排名15。第一次考試雖然沒進入面試,個人感覺考的還是不錯,行測不理想,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考試前手表丟了,花了三十五塊錢買了個便宜貨,但是考試的時候卻不走了,完全沒有時間觀念;第二,有些輕敵,驕兵必敗。申論考得比較理想,考試之前并沒有進行過多的準備,這篇申論就是我的處女作,沒有任何經驗可談,也沒見過任何模板,我只是自己想到一個思路,按照這個思路到原文中去找,寫進來,重新組織,適當的加點自己的話,分數令我十分滿意,當然了充滿了意外。
第二次是這次安徽省考,報的淮南市中院,招2個人,面試比例1:4,行測71.5,申論69.5,總分141,排名第一,面試78,第一。這次考試行測意料之中,申論還是比較滿意。申論依然沒有特意的練,寫法依然和國考一樣。
綜上總結,個人認為行測一方面是大量的練習,加快速度,提升準確率。申論考的大家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并沒有看過半月談,也沒有看過人民日報等官方報紙。但是我知道申論是針對政府部門的辦公特點,堅決不能寫成散文,不需要太多的文采,需要用樸實的語言寫出自己的見解,可以不成熟但是不能帶有過多的文采和憤青的味道。在于平時的閱讀積累和寫作功底,不在于培訓中心的模板,所以奉勸大家多看書,積累,沉淀出自己的觀點才是王道。
對于申論總結出一條:文無定法。
給大家的一些不成熟的建議:
第一,多看書,不需要針對申論,培養看書的習慣,各類書籍,范圍盡量擴大,以增加知識面,包括古今中外的名著,文言文之類的盡量別看譯文,看注釋就可以了,歷史典籍,人物傳記,百科全書,現代小說,散文,馬列著作,甚至可以翻一下中學的歷史政治教材,當然了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可能有的朋友會說這么多書怎么啃得完,我說了是培養興趣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第二,看書的時候做標記,有助于記憶,
第三,多動筆,看到有啟發的段落,做筆記,概括出來,一方面記憶深刻,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概括能力;
第三,有靈感的時候寫寫文章,并不限于公文類的,讀后感,對時事問題的看法,甚至于情書,檢討書。
對了,推薦大家勤看看百家講壇,特別是歷史方面的,里面的教授們不僅講述歷史事實,同時也有他們的看法,學術界的看法,博古方能通今!當然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申論考試考查的是一個人閱讀能力,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祝大家在未來的日子里公榜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