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數學一直是我國低年級小學生的“標配”課程,然而在山東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學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卻取消了數學課。校長稱,邏輯性強的數學課程并不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這項大膽的改革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在現階段,很多學校都在嘗試各種各樣的教學改革,然而將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同時取消的做法卻還并不多見。據介紹,該小學的校長本身就是數學教師出身,具有多年一線教育的經驗。他認為:數學是一門需要邏輯的課程,而且小學數學知識點不多,很容易讓低年級的孩子養成死記硬背的怪圈,因此才做出如此改變。相信校長對于低年級數學課作用的判斷是有一定依據的,對于該校的這種改革嘗試,筆者認為也值得鼓勵。
然而鼓勵之余,筆者還是有些疑問,畢竟在絕大多數小學中,低年級學生都是需要學習數學的。如果不學或者少學的話,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是否會“掉隊”呢?相信這也應該是很多家長的擔心。從目前來看,上述改革效果還不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根據學校和部分家長反映,暫時沒有發現孩子對課程的改變有什么不適應。在此,筆者還是想未雨綢繆地提醒一下校方及教育部門,對于教學改革的效果需要全方位跟蹤、評估,確保今后孩子們一旦出現不適應,校方能及時發現并做出調整。這些評估方案不僅要提早詳細制定,并且還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讓他們安心。
無論教學本身如何改革,都離不開專業的評估。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確保孩子們真正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