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id="m9odk"><span id="m9odk"></span></i>
      1. <u id="m9odk"></u>

        政院公考歡迎您的訪問!
        地市導航: 蕪湖 合肥 蚌埠 阜陽 安慶 淮北 宿州 淮南 滁州 六安 銅陵 馬鞍山 宣城 黃山 池州 亳州

        最新資訊

        時事政治

        資料下載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料專區 > 文綜

        歷史知識點復習(政治文明史)五: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第五單元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

        一、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

        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共產黨宣言》內容:①肯定資本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的積極作用。②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的秘密。③宣告了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④昭示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原則。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開始指導工人運動;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

        1、巴黎公社的建立:經過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2、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3、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法國生產力發展還不足以廢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4、經驗教訓:

        (1)成功地建立無產階級政權須具備成熟的社會條件,決非簡單地推翻舊政權即可一蹴而就。(2)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在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的領導。

        (3)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要建立工農聯盟,爭取廣大人民的支持。

        三、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1、經過:

        (1)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資產階級建立起臨時政府。

        (2)1917年4月列寧發表《四月提綱》,指出俄國的形勢需要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實現社會主義革命,通過無產階級政權去實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戰爭。

        (3)1917年11月6日彼德格勒的武裝工人、士兵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取得了起義的勝利

        (4)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組成人民委員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2、意義:

        (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

        (2)使俄國擺脫了封建殘余的束縛和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起新型的無產階級專政,開辟出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

        (3)給各國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條嶄新的尋求解放的道路。

        四、概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條件:(1)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壯大并登上政治舞臺;

        (2)思想基礎:馬列主義的傳播;

        (3)組織基礎:中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

        2、中共“一大”:1921年7月召開。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把推翻資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3、中共“二大”:1922年召開,制定現階段奮斗目標為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反對軍閥。

        (二)工人運動與國民革命的蓬勃開展

        1、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⑴、領導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⑵、運動:以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被鎮壓而告結束。

        ⑶、教訓:必須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2、國共合作

        ⑴原因:①中共方面: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使中共認識到必須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中共“二大”正式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方針。

        ②孫中山方面:接受建議,同意合作。③共產國際的幫助。

        ⑵實現: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3、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

        ⑴在國共兩黨推動下,以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為目標的全國性革命運動蓬勃開展起來。1926年7月北伐

        ⑵失敗: 1927年蔣發動“四一二”政變,汪發動“七一五”政變,國共合作破裂。革命失敗

        (三)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7、15----1937、7、7)

        1、中共探索出中國革命道路----井岡山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⑴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建立人民軍隊的開始。

        ⑵1927年八七會議中國共產黨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⑶1927年9月湘贛邊秋收起義爆發。1927年10月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2、日本大舉侵華: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又進逼華北。

        3、國民黨政策:“攘外必先安內”實質是對日妥協、對紅軍圍剿

        4、紅軍長征

        ⑴原因:①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②中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                           ⑵經過:1934年10月開始長征――1935年1月遵義會議(黨和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8月1日發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5          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

        5、西安事變

        ⑴原因:①民族危機加深;②國民黨政府內部發分化。

        ⑵爆發: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介石等人。

        ⑶中共方針:逼蔣抗日,和平解決

        ⑷意義:為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四)抗日戰爭

        1、日本侵華: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在占領區推行“治安肅正運動”“治安強化運動”“清鄉運動”,進行殘暴統治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1937、9國民黨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3、國共抗日:

        ⑴在防御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主戰場,組織三次大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粉碎了日本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中共開辟敵后戰場。

        ⑵在相持階段:

        ①國民黨由抗日趨向反共,1939年五屆五中全會確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變。

        ② 中共:堅持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斗爭中求團結”、“有理有利有節”的方針,從抗戰的大局出發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勝利提供了保證;敵后戰場成主戰場,多次粉碎日本“掃蕩”。

        4、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5、意義:(1)抗日戰爭是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

        (2)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3)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4)抗戰勝利后,中國收回了寶島臺灣。

        6、抗戰勝利的原因: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中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五)解放戰爭時期(1945、8----1949、10)

        1、兩種命運:中共和平民主建國方針: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

        國民黨獨裁內戰方針:1945年5月國民黨六大確立

        2、中共為實現和平民主建國的努力

        (1)重慶談判:1945年10月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確立了和平建國的方針。

        (2)1946年1月10日在重慶舉行政治協商會議,否定了國民黨的內戰獨裁方針。

        3、人民解放戰爭(1946―1949)

        ①1946、6月,蔣介石調集重兵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規模的內戰爆發。

        中共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對陜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方針-----避敵主力、誘敵深入,然后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重要戰役---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戰役、孟良崮戰役)

        ②戰略反攻:三軍挺進中原。

        ③戰略決戰: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勝利。

        ④國共談判:李宗仁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

        ⑤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束。

        4、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意義:

        ①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的結束。

        ②使中國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

        ③改變世界政治格局

        ④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報名咨詢:
        1、咨詢電話:0553-3847100 18955395110 18955324110
        2、權威網站:安師大政院公考網 www.uavnantdjappp.com
        3、報名地址:
        花津校區:蕪湖市安徽師范大學新校區
        匯金校區:蕪湖市匯金廣場A座2309-2307
        上一篇:歷史知識點復習(政治文明史)四: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下一篇:歷史知識點復習(政治文明史)六: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皖ICP備14014304號-2皖公網安備34020302000199號
        div>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aⅤ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_av在线不卡网站无码18禁
          1. <i id="m9odk"><span id="m9odk"></span></i>
            1. <u id="m9odk"></u>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日本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 最新国产清清在线视频 | 日本久久久久中文视频字幕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