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審計署審計發現,在貴州貴陽市,3萬套保障房竟一直閑置,最長閑置達兩年。央視記者通過明查暗訪了解到,一些小區房子雖已建好,但是水、電等還不能入戶。這些保障房項目國家財政投入逾85億元,可因為配套設施不完善,老百姓有房遲遲住不進。
審計署親自審計一些重要部門,總會審出一堆問題,可謂“不審不知道,一審嚇一跳”。審計報告一披露,往往輿論嘩然,媒體以“審計發現”的角度,紛紛報道揭發的種種問題。應該說,審計署過往審計發現的許多問題,帶有一定的隱蔽性,不是審計署親自出馬,或不深入“虎穴”,還真揭不開某些利益團體緊緊“捂住”的蓋子。因此,審計報告一披露,“審計發現”許多問題已屬“例牌”新聞。不過,此番審計署在貴陽市“審計發現”的是“3萬套保障房閑置”,就讓人有“人咬狗”新聞的感覺了。
貴陽市規劃的保障房建設項目,分多個區域多個小區,合計約3萬套,建筑面積近兩百平方米,可安置超過10萬急需住房的市民。如此大規模的項目建設,持續多年時間,期間又有市民到有關部門投訴過工程質量等問題,房屋主體已完工,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滯后的問題卻無法解決,房子建好后遲遲無法安置有需要的市民,一般公眾或許都可看出端倪,相關部門難道就發現不了如此多的保障房閑置已久了嗎?
建設保障房,對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還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實屬一舉多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保障房建設,涉及政府許多部門,一般都會列入年度的重點建設項目,相信貴陽市也不例外。重點項目自然會舉全市之力重點推動,也應有重點監督。遺憾的是,從當地的人大等權力監督機關,到黨委、審計、紀檢監察等督查部門,對3萬套保障房長期閑置視而不見,對存在問題置之不理,愣是讓有需要的市民望眼欲穿,不知何日能圓安居夢。最終要“勞駕”審計署“審計發現”,才能揭開大量保障房被閑置的蓋子,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審計署通過“審計發現”貴陽市3萬套保障房閑置,體現了審計“國家隊”的專業水平,以及對人民負責的歷史擔當。而當地如此多相關的機關、部門對此視若無睹,反映了執政為民理念的淡薄,是懶政庸政作風在民生工程領域的典型表現,從涉及部門之多和受影響市民之廣來看,堪稱最大懶政。
十八大以來,與中紀委一樣,審計署也“很忙”,很多“審計發現”的問題為中紀委提供了許多重要的反腐敗線索。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部門、重點行業進行審計,是審計署的任務。但3萬套保障房閑置已久,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何必“勞駕”審計署去“審計發現”?當地責任機關、部門早發現早處理,是日常工作題中應有之義,否則,全國那么大,二百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長期閑置,都要靠“審計發現”,審計署忙得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