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 收
第一講:稅收概論(第一章――第五章)
重點: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職能,稅制構成要素,稅收的三項原則,稅收的分類。
難點:稅收負擔及其轉嫁,稅收公平原則與效率原則的關系,稅制結構與最適課稅理論。
題型:單選、多選、判斷、簡答、論述
例題:
一、單項選擇:
1.下列各項中,屬于稅收基本特征的是( )。
A.有償性 B、強制性 C、相關性 D、公平性
2.下列稅種中不屬于財產稅類的是( )。
A、房產稅 B、車輛購置稅 C、車船使用稅 D、契稅
3.土地增值稅采用的水率形式屬于( )。
A、比例稅率 B、超額累進稅率 C、超率累進稅率 D、邊際稅率
4.起征點和免征額都屬于( )減免優惠。
A、稅基式 B、稅率式 C、稅額式 D、臨時性
5.對一個稅種只采用單一比例稅率,這是稅收的( )體現。
A、財政原則 B、效率原則 C、公平原則 D、適當原則
6.對社會經濟能起到“內在穩定器”作用的是( )。
A、流轉稅 B、所得稅 C、財產稅 D、資源稅
二、多項選擇:
1.下面稅種中其課稅對象和稅源是一致的有( )。
A、企業所得稅 B、車船使用稅 C、車輛購置稅 D、土地增值稅
2.我國現行增值稅屬于( )。
A、間接稅 B、從價稅 C、共享稅 D、價外稅
3.拉弗曲線說明( )。
A、高稅率不一定能取得更多的稅收收入 B、應該采用高邊際稅率
C、在設計稅率時可以采用低稅率 D、理論上是存在一個最佳稅率點的
4.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商品需求彈性越小,對該商品征稅,其稅負越不易轉嫁
B、所得稅和財產稅的稅負不易轉嫁
C、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稅負不易轉嫁
D、稅負轉嫁導致稅負間接歸宿,使納稅人與負稅人相分離
5.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有( )。
A、與所得稅相比,流轉稅更能貫徹稅收的財政原則B、流轉稅具有累退的性質
C、對全額流轉額征稅存在重復征稅現象D、流轉稅比所得稅更能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
6.屬于地方稅務局征收和管理的項目有( )。
A、土地增值稅 B、房產稅
C、各銀行總行集中繳納的營業稅 C、車輛購置稅
7.下列的企業所得稅由地方稅務局征收的是( )。
A、2002年1月在工商局辦理設立登記的私營企業
B、2002年1月在工商局辦理變更登記的私營企業
C、2001年12月辦理了工商登記,2002年1月辦理稅務登記的地方企業
D、2002年1月某中央企業與某地方企業合并重新辦理工商登記的企業
三、判斷題:
1.稅率的高低體現了國家參與納稅人分配的深度。
2.我國現行的稅制體系是以所得稅為主體的復合稅制。
3.“逆彈性命題”要求對彈性較大的商品課以較低稅率的稅。
4.“最適課稅”理論要求所得稅的邊際稅率不能過高,并且稅率應當呈倒“U”型。
四、簡答題:
1.起征點與免征額有什么區別?
2.為什么要擴大稅基、保護稅本?
3.在稅制建設中如何兼顧稅收的公平原則和稅收的效率原則?
五、論述題:
1.試用拉弗曲線說明:“征稅應選擇寬稅基、低稅率”這個觀點。
2.你對“依法治稅”如何理解。
第二講:流轉稅(第六章)
重點:增值稅與營業稅在征稅范圍上的劃分,增值稅兩類納稅人的確定,增值稅銷售額的確定,營業稅計稅依據的確定,營業稅的納稅地點,營業稅減免稅的規定。
難點:增值稅視同銷售的規定,增值稅進項稅額扣除的規定,營業稅計稅依據的特殊規定,混合銷售行為與兼營行為的稅務處理,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確定。
題型:單選、多選、判斷、計算、簡答。
例題:
一、單項選擇:
1.下列貨物試用17%的稅率計征增值稅的是( )。
A、初級農產品 B、煤炭 C、食用動物油 D、化肥農藥
2.下列業務中不應征收增值稅的是( )。
A、出租機器設備 B、銀行銷售金銀 C、商業零售金銀首飾 D、煤礦場銷售煤炭
3.M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讓自己使用的舊轎車一輛,取得收入36萬元,該轎車原價35萬元,帳面凈值32萬元,那么此項業務( )。
A、不征增值稅 B、應納增值稅1÷(1+4%)×4%×50%
C、銷項稅額為36×17% D、應納增值稅36÷(1+4%)×4%×50%
4.某一般納稅人購入一批原材料,取得運費發票上所列的金額為10000元,其中含裝卸費2000元,則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是( )。
A、10000元×10% B、10000元×7% C、8000元×7% D、8000元×13%
5.下列項目中征收消費稅的是( )。
A、進口金銀首飾 B、商店銷售白酒 C、委托加工煙絲 D、生產銷售農用拖拉機輪胎
6.某汽車廠以自產小汽車抵償債務,計征消費稅的銷售額應選擇( )。
A、同類小汽車的最高價 B、同類小汽車的加權平均價
C、同類小汽車的中間價 D、同類小汽車的最低計稅價
7.單位將不動產無償贈送他人應征營業稅,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 )。
A、將不動產交付對方使用的當天 B、不動產所有權轉移的當天
C、簽訂不動產贈與文書的當天 D、繳納契稅的當天
二、多項選擇: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外購下列貨物的進項稅額不準抵扣的是( )。
A、用于生產的機器設備 B、用于經營管理的辦公用品
C、用于生產免稅貨物的原材料 D、用于職工食堂的糧食
2.下列行為應征收消費稅的有( )。
A、加油站銷售汽油、柴油 B、商場零售金銀首飾
C、賓館委托酒廠加工生產啤酒 D、飯店自產自用啤酒
3.對下列應稅消費品中規定有定額征收消費稅的是( )。
A、卷煙 B、白酒 C、汽油、柴油 D、啤酒、黃酒
4.下列屬于營業稅建筑業稅目的是( )。
A、從事土木建筑物爆破 B、從事車、船的裝飾業務
C、從事電力、通信線路的安裝 D、從事公路的管理和養護
5.下列項目中應當作為混合銷售行為征收營業稅的有( )。
A、建筑公司以包工包料方式承攬建筑工程
B、 照相館提供攝影服務的同時銷售鏡框
C、通信公司銷售手機同時又為客戶提供電信服務
D、家電商場銷售空調并提供安裝服務
6.發生下列不動產轉移行為,但不征收營業稅的是( )。
A、企業轉讓以不動產投資入股的股權 B、個人將不動產無償贈與他人
C、企業整體資產轉讓 D、企業之間交換不動產
7.下列各項中,應由納稅人向其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營業稅的有( )。
A、銷售不動產 B、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承包工程
C、經營運輸業務 D、轉讓土地使用權
三、判斷題:
1.所有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行為都要繳納營業稅。
2.營業稅規定,納稅人同一大類不同品種金融商品買賣出現的正負差,在同一納稅期內可以相抵,若年末仍有負差不能轉入下一年度再抵。
3.對設在校園內實行社會化管理和獨立核算的食堂提供的所有餐飲服務收入,都免征營業稅。
4.我國境內企業外派本單位員工赴境外從事勞務服務取得的各項收入,不征營業稅。
5.營業稅的納稅期限一般為一個月,但金融保險業的納稅期限為一個季度。
四、簡答題
1.對納稅人發生的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行為,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2.營業稅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價格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主管稅務機關應如何確定其營業額?
五.計算題
1.某貿易公司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03年10月發生以下業務:
(1)與甲企業簽訂代購協議,本月代購貨物并收取周轉金38萬元,雙方約定按實際結算價款的4%收取手續費。(銷售方將發票開具給了甲企業,銷售額30萬元,增值稅5.1萬元。)
(2)為乙企業代銷商品,協議規定的結算價格為每件不含稅價1000元,商定每件收取手續費5%。當月以結算價格對外銷售代銷商品200件,并與乙企業結算了款項,也取得了乙企業開具的防偽稅控系統增值稅專用發票。
(3)用本企業運輸車輛運送所售貨物,取得收入8000元,開具普通發票。
(4)將企業車輛對外出租3個月,每月租金3000元,本月一次收取了全部租金9000元,并已開具了發票。
(5)銷售一處房產取得收入50萬元,該房產原購進成本為35萬元,已提折舊4萬元。
要求:計算貿易公司10月份應納的營業稅、增值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城建稅稅率7%,教育費附加征收率3%)
[答案] (一)應納營業稅的計算
(1)代購貨物符合代購條件,取得的手續費按服務業繳納營業稅:
[(300000+51000)×4%]×5%=702元
(2)代銷貨物的手續費按服務業繳納營業稅:
(1000×200×5%)×5%=500(元)
(3)出租車輛按取得的全部租金收入繳納營業稅:
9000×5%=450(元)
(4)銷售不動產應繳納營業稅:
(500000-350000)×5%=7500(元)
本月應納營業稅合計:702+500+450+7500=9152(元)
(二)應納增值稅的計算
(1)銷項稅額=[1000×200+8000÷(1+17%)]×17%=35162(元)
(2)進項稅額=1000×200×17%=34000(元)
(3)應納增值稅=35162-34000=1162(元)
(三)應納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的計算
(1) 應納城建稅=(9152+1162)×7%=721.98(元)
(2) 應納教育費附加=(9152+1162)×3%=309.42(元)
2.某公司2003年12月各業務部門(均為非獨立核算)的有關業務如下:
(1) 開發部自建房屋一棟已竣工,總成本4000萬元,并準備將40%銷售給另一家單位,其余自用,本月已預收3000萬元價款。
(2) 酒樓取得營業收入300萬元(其中卡拉OK包房的收入40萬元);另外還有30萬元為本公司劃帳結算的餐費沒有入帳。
(3) 廣告部收取廣告費200萬元,支付給某電臺的廣告發布費40萬元,支付給加工廠廣告制作費50萬元。
(4) 將一處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銀行又將該房產出租,以本月的50萬元租金抵減公司應付的貸款利息50萬元。
要求:計算該公司12月份應納的營業稅(建筑業成本利潤率為10%)
[答案] (1)自建行為應分別按建筑業和轉讓不動產征稅
應納稅額=[4000×40%×(1+10%)÷(1-3%)]×3%+3000×5%=204.43 (萬元)
(2 ) 酒樓的餐飲服務收入應納稅額=[(300-40)+30]×5%=14.5 (萬元)
卡拉OK包房的收入應納稅額=40×20%=8 (萬元)
(3) 廣告服務應納稅額=(200-40)×5%=8 (萬元)
(4)按租賃服務業計征營業稅額=50×5%=2 .5 (萬元)
本月共應納營業稅:204.43+14.5+8+8+2.5=237.43 (萬元)
第三講:所得稅(第七章)
重點: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的確定,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的稅額扣除,企業所得稅資產的稅務處理,個人所得稅不同稅目的費用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所得征稅的辦法,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的征稅辦法。
難點: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的確定,應稅所得額的調整,個人所得稅有關“次”的規定,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計算中的特殊問題。
題型:單選、多選、判斷、計算、簡答。
例 題:
一、單項選擇:
1.企業所得稅規定,下面( )項目應當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A、出口貨物退還的增值稅、消費稅 B、轉讓國庫券取得的收益
C、按國家的統一規定進行清產核資產生的資產評估凈增值
D、金融機構代理發行國債取得的手續費收入
2.企業所得稅規定,納稅人( )的壞帳準備準許在稅前扣除。
A、 按年末應收帳款和其他應收款余額之和的5‰以內計提
B、 按年末應收帳款和應收票據余額之和的5‰以內計提
C、 按當年發生的應收帳款和其他應收款之和的5‰以內計提
D、 按會計制度的規定計提
3.下列各項準許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是( )。
A、投資風險準備基金 B、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
C、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金 D、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4.下列稿酬所得應作為多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是( )。
A、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分次取得的稿酬 B、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稿酬
C、同一作品出版社分三次支付的稿酬 D、同一作品出版后加印而追加的稿酬
二、多項選擇:
1.下面各單位是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的是( )。
A、獨立核算的國有企業 B、非獨立核算的企業分支機構
C、事業單位 D、個人投資的有限責任公司
2.下列( )固定資產計提的折舊可以在所得稅前扣除。
A、不使用的機器設備 B、接受外單位捐贈的
C、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 D、股份制改造發生的資產評估增值部分
3.企業對固定資產發生的修理費用應作為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的是( )。
A、修理費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15%以上
B、修理費支出達到固定資產原值20%以上
C、經過修理后有關資產的經濟壽命延長2年以上
D、經過修理后有關資產被用于新的用途
4.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是( )。
A、企業集資利息 B、退休工資 C、儲蓄存款利息 D、商業保險賠款
5.個人取得下列各項所得,必須自行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有( )。
A、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所得 B、取得應稅所得但沒有扣繳義務人
C、分筆取得屬于一次性的勞務報酬 C、承包、承租經營所得
三、判斷題:
1.企業被稅務機關查處的未入帳收入,其補繳的銷售稅金,在計算補繳企業所得稅時,不得從應稅所得中扣除。
2.企業向關聯方的經營性借款,只要借款數額不超過其注冊資本的50%,該借款利息可全額在所得稅前扣除。
3.企業所得稅規定對經營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實行18%和27%兩檔照顧性稅率。
4.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居民納稅義務人是在我國境內有住所并且居住時間滿一個納稅年度。
5.個人獨資企業和個人合伙企業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投資者本人的工資不得在稅前列支。
四、計算題
1.某日化廠2003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固定資產轉讓收入100萬元;銷售成本900萬元;繳納增值稅340萬元,消費稅160萬元,營業稅5萬元,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50.5萬元;期間費用500萬元,其中:業務招待費30萬元,廣告費200萬元,技術開發費20萬元(2002年為18萬元);營業外支出70萬元,其中行政性罰款4萬元,銀行罰息1萬元,通過希望工程向農村義務教育捐款20萬元;投資收益43萬元,其中國庫券利息收入6萬元,從聯營企業分回利潤37萬元(聯營企業適用15%的所得稅稅率,并減半征收)。企業全年平均在職職工400人,實發工資520萬元,并計提三項經費91萬元。(當地政府規定計稅工資為人均每月960元)。企業本年度已預繳所得稅120萬元。
要求:計算該廠2003年度匯算清繳應補或應退的企業所得稅。
[答案]
1.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還原成稅前所得:37÷(1-7.5%)= 40 (萬元)
2.納稅調整前所得額為:
(2000+100+6+40)-(900+160+5+50.5+500+70)= 460.5(萬元)
3.納稅調整項目及調整金額:
(1)工資及三項經費: 計稅工資=960×400×12=4608000(元)=460.8(萬元)
工資項目應調增應稅所得520-460.8=59.2(萬元)
三項經費應調增應稅所得 59.2×17.5%=10.36(萬元)
(2)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1500×5‰+[(2000+100)-1500]×3‰=9.3(萬元)
應調增應稅所得30-9.3=20.7(萬元)
(3)廣告費: 扣除限額=(2000+100)×8%=168(萬元)
應調增應稅所得200-168=32(萬元)
(4)行政性罰款支出4萬元不準稅前列支,應全部調增應稅所得。
(5)國庫券利息收入6萬元免稅,應全部調減應稅所得。
(6)技術開發費:本年度比上年度增長(20-18)÷18×100%=11% 大于10%
允許加計扣除20×50%=10(萬元)
4. 納稅調整后所得:460.5+(59.2+10.36+20.7+32+4)-(6+10)=570.76(萬元)
5. 應繳所得稅:570.76×33%=188.35(萬元)
6. 從聯營企業分回的利潤可以抵免的稅額:40×15%=6(萬元)
已預繳所得稅額:120(萬元)
7. 應補所得稅額:188.35-6-120=62.35(萬元)
2.某高級工程師2003年全年度取得以下各項收入:
(1) 每月工資收入4000元,年末一次性取得全年獎金9600元;
(2) 在A國出席一場技術研討會取得收入15000元,已在A國繳納所得稅2500元;從B國取得講學收入30000元,已在B國繳納所得稅3500元;
(3) 購買企業債券取得利息2000元;從外資企業取得股息1000元;
(4) 出版著作并在1月份取得預付的稿酬5000元,7月收到剩余的稿酬15000元。已將其中的5000元捐贈給“希望工程”基金會。
(5) 與他人合辦一家合伙企業,企業本年度收入22萬元,營業成本5萬元,準許扣除的有關費用及稅金3萬元。合伙企業當年分配給投資者6萬元。按合伙協議約定,該工程師的分配比例為30%。
(6) 12月份將一套住房出租給他人居住,租期一年,月租金2000元(已繳有關稅金170元)。11月份為該套住房發生了維修費1000元。
要求:計算該工程師2003年度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
[答案] (1)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4000-800)×15%-125]×12+(9600×20%-375)=5805(元)
(2)從A國取得勞務報酬應納個人所得稅:
15000×(1-20%)×20%=2400(元)
小于在A國已繳納的所得稅2500元,所以在我國不再補稅。
從B國取得的勞務報酬應納個人所得稅:
30000×(1-20%)×30%-2000=5200(元)
大于在B國已繳納的所得稅3500元,所以在我國應補稅1700(元)
(3)利息、股息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1000)×20%=600(元)
(4)稿酬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所得額=(5000+15000)×(1-20%)=16000(元)
捐贈扣除限額=16000×30%=4800(元)小于實際捐贈的50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16000-4800)×20%×(1-30%)=1568(元)
(5)合伙投資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應稅所得額=(220000-50000-30000)×30%=42000(元)
應納個人所得稅=42000×30%-4250=8350(元)
(6)12月份的租金應納個人所得稅:(2000-170-800-800)×10%=23(元)
該工程師2003年度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額合計為18046元
第四講:其他稅類(第八章)
重點:土地增值稅的計算,印花稅的征稅范圍及稅款的計算,其他各稅種的征稅范圍、稅率形式、減免稅、納稅地點及征稅辦法。
難點:土地增值稅的扣除項目及增值額的確定,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題型:單選、多選、判斷、計算、簡答。
例題:
一、單項選擇:
1.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按( )稅率征收房產稅。
A、1.2% B、3% C、4% D、12%
2.某企業的一處房產原值為2000萬元,2003年4月20日將該房產出租,月租金10萬元。(當地政府規定按房產原值減除20%后的余值計稅)。那么該項房產2003年應繳納房產稅( )。
A、2000×1.2%+10×8×12% B、2000×(1-20%)×1.2%+10×8×12%
C、10×8×12% D、[2000×(1-20%)×4÷12]×1.2%+10×8×12%
3.下面( )行為在繳納有關流轉稅的同時還應繳納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
A、外商投資企業銷售貨物 B、外貿企業進口原材料
C、生產企業出口貨物 D、企業因偷稅而被追征營業稅
4.某納稅人本期用自產的液體鹽5萬噸和外購已稅液體鹽1萬噸加工固體鹽2萬噸并已對外銷售,取得收入610萬元。資源稅稅率為:液體鹽每噸3元,固體鹽每噸12元。那么本期應納資源稅( )。
A、2萬×12元-6萬×3元 B、(2萬-1萬)×12元
C、2萬×12元-1萬×3元 D、2萬×(12元-3元)
5.土地增值稅規定,如果納稅人不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借款利息支出,那么其房地產開發費用按地價款和開發成本之和計算扣除,扣除的比例是( )。
A、5% B、10% C、15% D、20%
6.下列各項憑證應征印花稅的是( )。
A、分包或轉包工程合同 B、會計咨詢合同
C、財政貼息貸款合同 D、已納印花稅憑證的副本
7.契稅的稅率是( )。
A、單一比例稅率 B、幅度比例稅率 C、差別比例稅率 D、幅度差別定額稅率
二、多項選擇:
1.下列各項符合印花稅規定的有( )。
A、已貼用的印花稅票不得揭下重用 B、多貼的印花稅票不得申請退稅或抵用
C、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也是印花稅納稅人
D、違反印花稅規定的,按《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中的有關規定處罰
2.下列轉讓房地產應征收土地增值稅的是( )。
A、單位之間交換房地產并有差價 B、企業以房地產對外投資
C、企業將房地產直接捐贈給他人 D、被兼并企業的房地產轉讓到兼并企業
3.納稅人在辦理土地增值稅納稅申報時應向稅務機關提交的資料有( )。
A、房屋產權證 B、土地使用權證 C、轉讓合同 D、房地產評估報告
4.某公司以廠房作抵押向銀行貸款,到期不能還貸用廠房抵債。在這個過程中,該公司應繳納的有關稅金是( )。
A、按銷售不動產繳營業稅及城建稅 B、轉讓廠房交納契稅
C、借款合同和產權轉移書據應繳印花稅 D、轉讓不動產繳納土地增值稅
5.納稅人開采原油對外銷售或自用,應交納( )。
A、資源稅 B、增值稅 C、消費稅 D、城建稅
三、判斷題:
1.城建稅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附加稅,所以城建稅也屬于流轉稅。
2.資源稅僅對在我國境內開采礦產品和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征收,對進口的礦產品和鹽不征收。
3.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人應在轉讓房地產合同簽定之日起7日內申報納稅;契稅的納稅人轉移房地產合同簽定之日起10日內申報納稅。
4.農民王某將農村自家土地租給一家公司建倉庫,因屬于出租業務,所以王某應繳納土地使用稅。
5.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使用稅都采用“按年計征,分期繳納”的征收方式。
6.除免稅單位和個人之外,其他單位和個人只要購置了應稅車輛,不論是否使用均應繳納車船使用稅和車輛購置稅。
7.企業的車輛上了外省的牌照,仍然應在企業經營所在地繳納車船使用稅。
四、簡答題
1.土地增值稅規定,在何種情況下稅務機關應以納稅人房地產的評估價格來確定土地增值額,并依此計征土地增值稅?
2.我國印花稅具有什么特征?對納稅人是如何規定的?
五、計算題
某企業2003年度有關資料如下,請逐項計算應納的印花稅:
(1)年初實收資本700萬元,年末實收資本800萬元;
(2)與銀行簽訂一年期借款合同,借款金額300萬元,年利率5%;
(3)與甲公司簽訂以貨易貨合同,本企業貨物價值350萬元,甲公司貨物價值450萬元;
(4)與乙公司簽訂受托加工合同,乙公司提供80萬元的原材料,本企業提供15萬元的輔助材料,并收取20萬元加工費;
(5)與丙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轉讓收入由丙公司按2004年----2006年實現利潤的30%支付;
(6)與貨運公司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運輸費用8萬元(其中含裝卸費0.5萬元)。
(7)與鐵路部門簽訂運輸合同,合同中載明運費及保管費共計20萬元。
有關稅率:資金帳簿0.5‰;借款合同0.05‰;購銷合同0.3‰;加工承攬合同0.5‰;技術合同0.3‰;運輸合同0.5‰;倉儲保管合同1‰ 。
[答案] (1)資金帳簿:(800萬元―700萬元)×0.5‰=500元
(2)借款合同:300萬元×0.05‰=150元
(3)購銷合同:(350萬元+450萬元)×0.3‰=2400元
(4)加工承攬合同:(15萬元+20萬元)×0.5‰=175元
(5)技術合同:暫按5元貼花
(6) 運輸合同:(8萬元-0.5萬元)×0.5‰=37.5元
(7) 倉儲保管合同: 20萬元×1‰=200元
第五講:稅務管理(第九章)
重點:稅務登記的適用對象及其時間限定,納稅申報,稅款征收制度,稅務檢查的權利及限制性規定,法律責任。
難點:稅收保全措施與強制執行措施各自形式與適用條件,延期申報與延期納稅,稅款的追征與退還,追繳欠稅的措施,偷稅、抗稅等妨礙稅款征管行為的界定與處罰的規定。
題型:單選、多選、判斷、案例、簡答。
例題:
一、單選選擇
1、新的《稅收征管法》自( )起施行。
A、2001年5月1日 B、2001年6月1日
C、2001年7月1日 D、2001年10月1日
2.某企業2003年8月5日試營業, 8月20日銷售了生產的產品, 企業于9月10日領取營業執照, 9月25日領取稅務登記證. 那么該企業按規定應設置帳簿的時間為( )之日起15日內.
A.試營業 B.發生納稅義務 C.領取營業執照 D.領取稅務登記證
3.( )是界定納稅人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 是稅務機關管理信息的主要來源.
A.稅務登記 B.稅款征收 C.納稅申報 D.稅務檢查
4、W公司是已辦理稅務登記的企業,今年3月經有關部門批準增加注冊資本,該公司應當辦理( )
A、開業稅務登記 B、注銷稅務登記 C、變更稅務登記 D、注冊稅務登記
5、因納稅人計算錯誤而少繳稅款50萬元, 稅務機關可以在( )追征該筆稅款及滯納金.
A.3年內 B.5年內 C.10年內 D.無限期
6、某地方政府擅自對甲納稅人做出減稅的決定,主管稅務機關對該項決定( )
A、可以參照執行,但應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B、不得執行,但不需要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C、不得執行,并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
D、不得執行,并向上級人民政府報告
7、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到外縣(市)經營的,在同一地從實際經營之日起( )的,應當在營業地辦理稅務登記手續.
A.在連續的12個月內累計經營超過180天 B.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累計經營超過180天
C.在連續的12個月內持續經營超過180天 D.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持續經營超過180天
8、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少繳的稅款( )的罰款。
A、10倍以下 B、5倍以下 C、50%以上5倍以下 D、一倍以上5倍以下
二、多項選擇
1. 納稅人在辦理注銷稅務登記前, 應當向稅務機關( ).
A.結清稅款和滯納金 B.結清罰款
C.繳銷稅務登記證及其他稅務證件 D. 繳銷發票
2. 納稅人( )不能按期進行納稅申報, 可以申請辦理延期納稅申報.
A. 因不抗力 B.因貨幣資金困難
C. 因財務處理上的特殊情況不能計算應納稅款 D. 因辦稅人員出差
3、稅務機關派出的人員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當出示( ),并有責任為被檢查人保守秘密。
A、稅務檢查證 B、稅務檢查通知書 C、單位介紹信 D、工作證或身份證
4. 若納稅人怠于行使其債權或放棄債權, 稅務機關行使代位權的前提條件是( ).
A.納稅人有欠繳的稅款 B.該債權已到期并且不是專屬于納稅人
C.對稅收造成了損害 D.稅務機關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5. 稅收優先權體現為, 稅收優先于( ).
A. 納稅人應交的社會保險費 B. 對納稅人的行政罰款
C .抵押權 D. .對納稅人的沒收違法所得
6.一般情況下, 稅收強制執行措施適用的對象包括( ).
A. 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B.非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
C. 從事生產經營的扣繳義務人 D.納稅擔保人
7. 稅務人員在進行下列( )活動時應執行回避政策.
A. 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登記 B. 核定應納稅額
C. 調整稅收定額 D. 辦理稅務行政復議
8、稅務機關的稅務檢查權主要包括( )。
A、查賬權 B、查核存款賬戶權 C、場地檢查權 D、詢問權
三、判斷題
1. 扣繳義務人應當自扣繳稅款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按稅種分別設置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
2. 從事非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可以實行簡易申報、簡并征期的納稅申報方式.
3. 納稅人拒絕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稅款義務的, 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
4. 因稅務人員的責任使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多繳納的稅款, 稅務機關發現后, 應當立即退還稅款并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
5. 稅務機關在對納稅人進行稅收保全措施時, 應通知被執行人到場, 若被執行人拒不到場的, 也不影響執行.
6. 稅務機關對納稅人查封的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 不允許被執行人繼續使用.
7. 納稅人采用編造虛假計稅依據手段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行為, 應屬于偷稅.
8. 延期申報和延期納稅的規定只適用于納稅人, 不適用于扣繳義務人.
9. 稅務機關依法采取稅收保全措施或強制執行措施, 使納稅人的權益遭受損失的, 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0. 若納稅人已納稅款, 擔拒不繳納滯納金的, 那么稅務機關可以單獨對其應交未交的滯納金采取強制執行措施.
四、簡答題
1.簡述稅務機關實施稅收保全措施的前提條件.
2.簡述征管法中對加強欠稅的清繳力度方面有哪些規定?
3.征管法規定,納稅人有哪些情況時,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五、案例分析
某從事商品銷售的個體戶, 于2002年5月起在某建材專業市場經營裝飾材料, 由于該市場改建拆遷, 2003年5月1日起該個體戶搬到其自己的住址M街5號繼續經營。根據群眾舉報, 縣國稅局于2003年10月6日對該個體戶的現經營場所進行突擊檢查, 發現該個體戶未按規定辦理稅務變更登記和未按規定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經查實, 該個體戶于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在M街5號取得應稅銷售額1,102,000元(不含稅), 其中: 5月1日至8月31日取得應稅銷售額790,500元, 9月份取得銷售額311,500元。
請你針對該個體戶的稅務違法行為依法提出處理意見。
[答案]:
(1)對該個體戶未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稅務登記的行為, 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條規定, 發出《限期改正通知書》, 責令其限期持有關證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變更稅務登記, 并可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 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2)對該個體戶未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的行為, 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 發出《限期改正通知書》, 責令其限期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并可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 情節嚴重的, 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3)對該個體戶2003年5月1日至8月31日取得的應稅銷售額1,102,000元, 應依照稅法規定的征收率(4%)計算應補征增值稅44,080元, 并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4)由于本案中稅務機關的檢查時間是10月6日, 9月份的應納稅款申報尚未結束, 所以, 計算應補征的稅款和滯納金不包括9月份的應納稅款。